当前位置:首页 > 明洪武皇帝大事年表

明洪武皇帝大事年表

发布时间:2024-04-04 12:07:48阅读量:425

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,1368年明朝成立,年号洪武。

明洪武皇帝大事年表

元至正十一年(1351年 辛卯)

五月红巾军起义爆发。

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 丙申)

三月朱元璋集庆建制。徽州老儒朱升献策。

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 癸卯)

四月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。

五月设礼贤馆,集刘基、陶安等人讲论经史。

八月陈友谅中矢死,汉遂平。

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 甲辰)

正月参知政事李善长、大将徐达屡上表劝进,至是奉朱元璋为吴王。建百司官属。置中书省,以李善长为右相国、徐达为左相国、常遇春及俞通海为平章政事、汪广洋为右司郎郎中、张昶为左司都事。

三月朱元璋至建康(南京)定大都督府等衙门官制品级。江西行省以陈友谅所用之镂金床进,朱元璋认为“陈氏父子穷奢极靡,焉得不亡,”即命毁之。

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丙午)

八月拓建康(南京)城。命刘基等卜地,作新宫于钟山之阳,在旧城东,白下门之外二里许。(另本作三里许)

十月派徐达北征故元势力。

十二月主持营缮者以宫室图进呈,朱元璋见图中有雕琢奇丽处,即命去之。

吴元年(1367年 丁未,元至正二十七年)

二月拓建康城完工。

七月命选道童俊秀者充乐舞生至是集中。朱元璋御戟门召学士朱升、范权领乐舞生入见。并亲击石磬命朱升辨五音,升不能辨,以宫为徵。

八月圜丘、方丘及社稷坛成。圜丘在京城东南正阳门外钟山之阳;方丘在太平门外钟山之北,社稷坛在宫城之西南,北向。

九月太庙成。在宫城东南,皆南向。置内使监,秩正四品。后改置内使监、御用监皆正三品,各设令、丞、奉御、典簿正三品至正七品,皇门官、春宫门官、御马司正五品,尚宝司兼守殿、尚衣、尚佩、尚履、尚药、纪事等奉御,皆正六品。新宫殿成。正殿曰奉天殿,前为奉天门,后为华盖殿,再后曰谨身殿,皆翼以廊庑。奉天殿之左右曰文楼、武楼。谨身殿之后为乾清宫、坤宁宫,六宫以次序列,周以皇城,城之门南曰午门,东曰东华,西曰西华,北曰玄武。

十月命百官礼仪俱尚左。改右相国为左相国,左相国为右相国,余官皆同。

十二月置尚宝司、教坊司官职。尚宝司卿一人,秩正五品,少卿一人,从五品;丞一人,正六品。置侍仪司秩从五品;置教坊司秩正九品,掌宴会音乐,以乐工为之,设大使副使各一人,和声郎二人。命置内职六尚局。中书左相国李善长率礼官进即皇帝位之礼仪、卤簿、百官拜位之制,及册立皇后、皇太子礼仪。

明洪武元年(1368年戊申,元至正二十八年)

正月初四日,朱元璋祀天地于南郊,即皇帝位。定国号曰明,建元洪武。立妃马氏为皇后,立世子朱标为皇太子。布告天下。朱元璋自旧内迁新宫。置东宫官属,李善长兼太子少师,徐达兼太子少傅,常遇春兼太子少保。以下官各有兼职。中书省翰林院进郊社宗庙祭仪。

八月朱元璋决定实行两京一都,诏以应天(原建康)为南京,以开封为北京。前后数至北京巡狩。

洪武二年(1369年己酉)

二月得元代十三朝实录,命左丞相李善长、前起居注官宋濂等人率部分文人纂修《元史》。洪武帝亲享先农,耕南郊籍田。

八月定内侍诸司制。计:内使监奉御六十人,尚宝一、尚冠七、尚衣十、尚佩九、尚履八、尚乐七、纪事二、执膳四、司脯二、司香四、太庙四、涓洁二。置尚酒、尚面、尚醋、尚染四局,御马、御用二司、内库仓及东宫典玺、典翰、典膳、典服、典乐、典乘六局,又置门官。

九月作御宝六:白玉三,青玉三,文曰:天子行宝、天子信宝、天子之宝、皇帝行宝、皇帝信宝、皇帝之宝。诏建临濠(凤阳)为中都。

洪武三年(1370年 庚戌)

二月恢复科举制度。

四月分封诸王,诏封皇子樉为秦王、棡为晋王、棣为燕王、为吴王、桢为楚王、榑为齐王、梓为潭王、为赵王、檀为鲁王。后个别人有改封。

五月册贵妃孙氏、充妃吴氏、惠妃郭氏、宁妃郭氏、定妃达氏、顺妃胡氏。

六月定朝会之礼仪。

九月定朝会宴享乐舞之数。

十月定文武官冬衣。重定内使服饰之制。

十二月作奉师韩国公李善长致仕。中书右丞忠勤伯汪广洋为右丞相,参政胡惟庸为右丞。

四月册常遇春女为皇太子妃。

六月定中官禁令。定女职之制,设六局一司,尚宫、尚仪、尚服、尚食、尚寝、尚功六局,局各领四司,一司为宫正司。官共七十五人,女史十八人。定公主宅制。造红牌镌戒后妃之辞。

洪武七年(1374年 甲寅)

八月建立卫所制度。

九月贵妃孙氏卒,年三十二岁。

十一月更建奉先殿。

洪武八年(1375年 乙卯)

七月改作太庙。

九月改建大内宫殿。

十月命皇太子、秦王、晋王、楚王、靖江王游中都,讲武。

洪武九年(1376年 丙辰)

七月韩国公李善长之长子李洪,娶皇长女临安公主。

洪武十年(1377年 丁巳)

六月丙寅,命中外政事先启皇太子,然后奏闻。

十月更建大内宫殿成。

十一月帝以大内宫殿不侈,谓侍臣曰:“节俭足以养性,侈靡必至丧德……。”己卯,皇次孙朱允炆生。丁亥,冬至日,始合祀天地于奉天殿。

洪武十一年(1378年 戊午)

正月封皇子椿为蜀王、柏为湘王、桂为豫王、楧为汉王、植为卫王。改封吴王朱橚为周王。建皇陵碑,帝因儒臣多文饰,亲自作文,直述微时艰难,刻之。

七月癸巳,皇孙朱高炽生,燕王出,嫡长子。

洪武十二年(1379年己未)

二月作神乐观。

十二月右丞相汪广洋,因欺君贬海南,又追杀之。

洪武十三年(1380年 庚申)

正月以谋反诛左丞相胡惟庸,并兴胡党之狱,株连者一万五千余人。

三月燕王朱棣之国北平。

九月乙巳,万寿节,御奉天殿受朝,宴群臣于谨身殿,后岁以为常。

洪武十四年(1381年 辛酉)

七月皇后千秋节,始定皇后朝贺礼仪。

洪武十五年(1382年 壬戌)

正月朔宴群臣于谨身殿,始用九奏之乐。

八月马皇后卒。年五十一。定皇后大丧礼仪。谥孝慈。

九月 葬孝慈皇后于钟山之阳。

洪武十七年(1384年 甲子)

十月册李氏为淑妃,摄六宫事。不久卒,更册宁妃郭氏为淑妃,摄六宫事。

洪武十九年(1386年 丙寅)

八月皇太子往盱眙,葬三祖帝后衣冠,加修筑,曰祖陵。

洪武二十年(1387年 丁卯)

二月帝阅武于午门外。命自今起,将军、卫士每日习射于午门外。

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 庚午)

四月因涉嫌谋反,赐太师、韩国公李善长死,时年七十七,其家属七十余人皆诛。

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 辛未)

三月封皇子Ꝃ为庆王、权为宁王、楩为岷王、橞为谷王、松为韩王、模为沈王、楹为安王、桱为唐王、栋为郢王、为伊王。

十一月本年八月皇太子奉命巡抚陕西,至是还京师,献上关洛形势图,拟都长安。

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 壬申)

三月豫王桂改封代王、汉王横改封肃王、卫王植改封辽王。

四月皇太子卒,年三十九。

八月葬太子于马皇后陵之右,谥曰懿文。建宗人府、五府、六部、太常司官署于朝门外,东西向,惟三法司仍太平门外。

九月庚寅,册立皇第三孙允炆为皇太孙。

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 癸酉)

正月册诸妃生子者。

二月兴蓝玉案。

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 戊寅)

闰五月八日,帝病危。十日,卒于西宫,时年七十一岁。遗诏,太孙允炆宜登大位。十六日,朱允炆即皇帝位。以明年为建文元年。同日与皇后同葬钟山之阳,名孝陵。上谥号为“太祖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,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。(后有改动)尊母妃吕氏为皇太后。

六月以受顾命之兵部左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,太常寺卿,曾伴读东宫之黄子澄兼翰林院学士,同参军国大事。

七月齐泰与黄子澄建议削藩。周王朱以谋反罪名被逮捕。征汉中府教授方孝孺至,擢为翰林院侍讲。日侍帝左右备顾问。临朝奏事,臣僚面议之事,命方就殿中批答之。

八月废周王朱为庶人。又命逮齐王朱榑、代王朱桂、岷王朱楩,燕王朱棣则疑惧。

十月当初随从燕王来北平的僧道衍密劝燕王起兵。燕王称病,但暗自练兵。

十一月帝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??密旨,监视燕王。

十二月燕府长史葛诚,奉燕王命奏事京师。帝召见,问府中事,葛诚以实相报。帝遣还,令其在逮燕王时作内应。王有所察觉。

相关文章: